十大秋冬養生小常識
1、注意多喝水
秋冬季節,雨水減少,空氣的濕度降低,此時不管是皮膚還是人體都比較容易缺水。因此補水是必不可少的。只有補充充足的水分,才能保證肺和呼吸到的潤滑。但是一定要注意適量飲水,正常情況下,每天飲用1.5L~2L為最佳。
2、注意保暖
秋冬季節,天氣比較寒涼,人體容易受寒,非常容易出現腸胃不適。此時一定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一些脾胃虛寒的女性,不要為了漂亮,而不選擇更加保暖的衣物。
3、朝喝鹽水晚喝蜜
入秋后會經常覺得口渴,光喝白開水,不能抵御秋燥。人體水分,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,所以,應該“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”。就是白天喝點鹽水,晚上則喝點蜜水,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養生、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,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,一舉三得。
4、飲食注意預防秋燥
秋冬養生應該多吃一些清潤、溫潤為主的食物,比如: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。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、酸味、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,特別是白蘿卜、胡蘿卜。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“辛酸”果蔬為主。
5、洗澡時間不要太長
秋冬季節洗澡時間過長,會使皮膚表層油脂失去保護,讓皮膚變得干燥瘙癢,嚴重的還可能會引發過敏。并且,洗澡時不可用過熱的洗澡水,水溫過高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,讓毛細血管擴張,加劇皮膚的干燥。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。
6、多睡一小時
中醫認為,秋冬為陰令,秋時陰收,冬時陰藏。故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養收之道也;冬三月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養藏之道也。所以秋冬之季養生,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,則事半功倍。
7、多運動防秋乏
避免秋乏,可以進行運動鍛煉,但是建議做讓心跳達到目標心率70%至80%的運動。專家說:“要傾聽你身體發出的聲音,如果你處在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,那么劇烈運動或許不能讓你感覺更舒服。做修復瑜伽效果可能會更好,這樣你的大腦能夠放松下來。”
8、吃“果”不吃“瓜”
民間有句俗語叫做“秋瓜壞肚”,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,吃多了會損傷脾胃,因此要適可而止。但一些“果類”卻可以多吃。梨可潤肺,能夠消痰止咳,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。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,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,還可止瀉。
9、補充維生素
維生素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身體抵抗外來侵害時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、活力都和維生素有關。因此,秋冬季感冒流行季節,別忘記每日服用維生素C片劑,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,例如獼猴桃、橙子。
10、注意心理調節
秋季陽光照射少,容易造成秋季抑郁癥,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,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,因而出現了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。建議多曬太陽,曬曬太陽,是比較適合季節性抑郁的方法。